老师家长必看,如何给幼儿建立规则感?-凯发娱乐城

news热点新闻

老师家长必看,如何给幼儿建立规则感?

发布时间:2023-09-05 08:32:14 浏览次数:
“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。”从小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该做,哪些事情不该做,让这些规矩像一道稳固的围栏般,守卫着孩子们一点点地走向自立,做更好的自己。
 

1、2-3岁,别和独立期孩子硬碰硬

2岁以后,孩子进入了规则的敏感期,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帮孩子建立规则。不过,孩子同时也进入到第一个独立期,或者称为叛逆期。

他们不喜欢被安排,而是更多地想感受和表现自己的能力——尝试自己吃饭、自己穿衣服,即使做不好,也不要父母帮忙。

父母越阻止的事情,他会做得越得劲儿。

所以,在规则的执行中,别跟孩子硬碰硬,换个思路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规则。

比如,孩子玩垃圾桶,父母看见后大声呵斥:你不能这样做,脏!这一反应就会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。下次孩子想起来的时候,还会去玩垃圾桶,因为玩垃圾桶的乐趣又增加了一个:可以刺激爸妈。

其实,当孩子在干什么“坏事”的时候,父母只需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就行了。孩子很快就会忘掉自己刚刚在“钻研”的东西,这就是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神奇之处。

 

温馨提示

1、规则要清楚、具体,让孩子容易理解,让他知道可以做什么,而不只是他不能做什么。

2、多建立正面的规则,避免使用消极地责备、威胁和抱怨。

3、立规则的过程中,爸爸卷入,孩子的规则会建立得更好。

4、不要在孩子哭闹的时候讲规则,在他哭闹的时候,听不进任何话。

5、给孩子抉择的时候,提出来的条件,一定是你做得到的,不能开空头支票。

6、有时候,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建立规则更重要。

注:儿童阅读加盟,少儿阅读加盟,儿童阅读机构,上语书田品牌

2、3-6岁,温柔而坚定的制定规则

3岁以后,孩子开始从家庭走向幼儿园,接触到了更多的规则,开始了最初的社会化过程。

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,他们开始理解为什么有这样或那样的规则,应该怎样处理矛盾才能不被惩罚。

接触到陌生的人或者环境的时候,他们会观察和尝试各种行为,并通过了解行为的后果,来判定规则的边界。

爸妈可能会觉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太淘气了,总是要在父母的眼皮底下,故意做一些坏事。其实,更多的时候,他们只是想看看规则的边界在哪里。

所以,在不同的时间、地点和情境下,父母对孩子的要求,以及对同一种行为的反应应该是一致的。这样才有助于强化适宜的行为,抑制不适宜的行为,孩子才能逐渐将规则内化,形成自觉的、良好的社会性行为。

在坚持规则的过程中,还有一点非常重要,那就是父母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,不要失控,不要对孩子的行为反应过大,甚至是采取体罚等方式。

这都属于负强化,最后只会让孩子发现,扔东西是可以引起妈妈的一系列反应。别忘了,孩子在探索这个世界,父母也会是探索对象。

所以,制定规则的界限,父母需要既温柔又坚定。这个阶段,孩子仍然处于自我意识的建构过程中。在社会化的过程中,孩子和同伴发生冲突的几率会比较大,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建立最基本的社会化秩序。
 

温馨提示

1、不能有粗野、粗俗的行为。

2、别人的东西不要拿,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。

3、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。

4、谁先拿到谁先使用,后来者必须等待。

5、不可以打扰别人。

6、做错事要道歉,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。

在孩子学会独立走路的时候,父母就可以开始为孩子设立简单的规则了。

但是因为孩子尚小,在规则建立时,父母需要灵活应对,不要为了规则而规则,更不要对孩子“暴力执行”。

网站地图